市州动态丨宜昌市夷陵区:四维驱动“飞”出产业新高度
近年来,宜昌市夷陵区主动摆脱传统招商路径依赖,围绕新技术、新产业与新质生产力重塑区域竞争优势,逐步探索出一条以人才、创新、应用、服务为核心的“四维驱动”招商新模式,推动形成以低空飞行器研究院为牵引、云圣智能为龙头、十余家上下游企业为支撑的低空经济产业体系。预计到2027年,区域低空经济产业集群将突破百亿级规模,相关从业人员将达万人。
突出人才驱动,借力专家团队
高度重视关键人才在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,成功联系多位清华、北大专家学者,组建专家库,并与清华大学签订《10kW级涡轮涵道电推进动力系统技术开发合同》,确立以低空动力为核心的发展路径,推动产业发展聚能起势。
突出创新驱动,搭建合作平台
聚力破解产学研转化瓶颈,推动成立宜昌市三峡低空飞行器研究院,规划建设航空动力、航空材料、数字空域技术实验室及适航验证中心,为企业提供技术孵化与中试验证服务,推动集群创新,未来3年内有望形成30项技术标准,10年内突破50项,年均孵化5项以上产品,2030年前主导3项国际标准,为区域低空经济产业生态的完善和创新能级的提升提供关键支撑。
突出应用驱动,拓展需求场景
立足“城区、山区、坝库区、矿区、景区”的区情特点,组织多部门开展20余次调研,梳理出29个行业领域的低空经济应用需求清单,发布场景机会项目33个,“一对一”开展企业对接,精准匹配供需。例如,区政府与云圣智能达成合作,开放城市治理场景并提供支持,企业协助构建“空地一体化”智慧治理体系,并投资建设无人机工厂。目前70套无人机全自动机场铺设已基本完成,总投资达8亿元的消防类工业无人机、动力电机制造项目已投产,预计满产后年产值将超3亿元,实现政府与企业的双赢。
突出服务驱动,构建保障体系
坚持以政策引领和全链服务为核心,加快建设硬件设施与软件配套。硬件方面建设科创中心孵化园区和通用机场产业集聚区,减轻企业早期成本;软件方面推出产业基金、人才引进、培训补贴等政策,全方位支持技术研发、适航取证、场景应用与项目落地。自2024年全区布局低空经济以来,在不到20个月时间内快速集聚产业链企业10余家,全面投产后年营收预计超10亿元,带动就业近千人,产业后劲十足。
相关附件: